1698网SEO外链自动秒收录 http://www.1698w.cn/ 本文系网易号&脉脉「100种职业100种人生:行业故事大赛」参赛文章 2021年的一天,34岁的周曼林接到一个电话。 电话是表姐打来的。 她用试探的语气询问周曼林,是否知道父亲出了车祸。 直到这一刻,感受着这个消息带给自己的内心阵痛,周曼林才恍然大悟: 以前,是自己做错了。有些事情,现在不做,真的来不及了。 不知从何时起,她和父亲的关系越走越远。 远到父亲出了车祸,还需要别人给自己传递消息。 她颓废地抱住头,任一桩桩往事,如潮水般涌来。 幼时,因为是抱养来的,全村人都歧视自己,是父亲做她的超级英雄,稳稳地把她护在身后;创业时,缺2万元的投资金,是父亲低三下四为她求来19000元钱;新店开业时,业务忙碌,是父亲弓腰驼背,楼上楼下不停地搬货,只为帮她减少雇人做事的开支。 眼瞅着生意好转,她成为两家店的老板,可却无法挽留住父亲。 (周曼林) 她爱父亲,感激父亲,可不知道为什么,却总用言语、行为伤害父亲脆弱的自尊。 2019年,父亲终于忍受不了她,毅然决然地去了北京。 此后两年,父女没有相见。 过年时,她发红包,他不收。 她喊他回家,他不回。 挂了表姐的电话,周曼林开始吃饭。 想起表姐说的父亲受伤的细节,周曼林的眼泪一直不停地流。 于是,她勇敢地走上某电视节目,带着悔悟之心,向父亲公开道歉,邀请他回家跟自己一起住。 周曼林和父亲之间,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? 女儿当上老板,经济条件好转。 父亲本可以安安心心过好晚年生活了,可为什么却从此躲着女儿? 周学超是四川人,女儿周曼林是他收养的。 从血缘关系看,周学超是周曼林的养父。 年少的时候,周学超玩耍时,不幸摔断脊椎,落下残疾,成了驼背。 身为残疾人,从小到大,他没少受别人的白眼歧视,唾沫飞星。 人情薄凉,周学超自是见识了不少。 残疾就像一条生满锈的铁链,死死锁住了他的人生。 他知道别人瞧不起他,所以工作起来特别努力,只为保住心里的那一点点尊严。 可现实生活中,残疾人想要得到尊严,又谈何容易。 打工时,工友们都干6个小时的活,他整整多干一倍的活,却依然不受待见。 令他没想到的是,这种不受待见,竟然还剥夺了自己结婚生子的权利。 相亲无数次,女方都不正眼瞧他,直到33岁,都还没成家。 如若没有1987年的中秋节,恐怕他这辈子都体会不到做父亲的快乐。 那一天,秋高气爽,风中开始夹带寒意。 迎风而行的话,脸上有了凉嗖嗖的感觉。 像往常一样,周学超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,“铃铃铃~”地行进在行人稀少的小路上。 (周学超) 突然,一个穿着破烂的女人,从路边上冲出来,硬生生地拦在他的自行车前。 他一受惊,直接来了个急刹车,差点连人带车摔下地去。 刚想怒斥几句,抬头就看见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。 母子俩都哭得撕心裂肺,他怎么好意思再雪上加霜呢。 周学超心软,刚想摆正车头走掉,女人却泪流满面地,开始扯他的衣角。 她祈求道: 可怜可怜我们吧,求求你收下这个孩子。家里穷得揭不开锅,我迫不得已才找人收养。假如没人收,这孩子可能要被活活饿死呀。 不等周学超听清楚,问明原委,那女人就硬往他怀中塞孩子。 孩子似乎感觉到疼痛,也似乎感觉到母亲不再要她,哭得更厉害。 周学超还在看着孩子发愣,没闹清怎么回事呢,孩子就到了他的手中。 接过孩子,看着孩子哭得喘不上气来,周学超心中“咯噔”一下。 孩子小小的,软软的,抱着她,就像抱着个瓷花瓶似的,小心翼翼。 他粗糙的双手不敢用力抱,担心把孩子弄疼。 当时,不知道是心疼哭声嘶哑的孩子,还是因为自己终于抱上了一个孩子,周学超一个大男人,居然也哭了。 他眼眶中蓄满泪水,模糊了视线。 眼泪落下的同时,他才猛然惊醒,意识到这是一个小生命啊,怎能说送人就送人。 再说了,这种陌生的路遇,根本了解不到对方具体情况。 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养个孩子,万一对方使的是苦肉计,讹诈他呢? 万一孩子有病,需要花大钱去治呢? 越想越怕,周学超条件反射般又把孩子推了回去。 眼看着孩子送不出去,女人再次哭得稀里哗啦,逼得他不得不收下孩子。 看着孩子软软糯糯的亲亲模样,周学超想,要不就收下吧。 反正自己这辈子结婚无望,应该早做打算,有个后代的。 他想: 自己家庭情况虽然不好,但只要孩子跟着他,他一定不会让孩子饿着。 中秋节那天,他与孩子的母亲签订收养协议。 从此,他有了女儿,成了父亲,身上多了一副担子。 未来,他们还会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。 (周曼林) 因为当时是在一棵树下抱过了女儿,他给她取名为“曼林”。 没结过婚没生过孩子,突然要照顾出生120天的婴儿,他手忙脚乱,手足无措。 不会给孩子喂奶,他就跑去刚生过孩子的亲戚和邻居家,耐心请教别人。 孩子哭了,不知道是饿了、渴了,还是哪里疼了,他急得团团转。 33岁的老光棍,一夜之间突然抱回一个孩子,引得村里人指指点点,讽刺嘲笑。 看着邻居们交头接耳的样子,周学超视之不见。 流言蜚语、冷嘲热讽,他早已习惯了,不害怕再被笑,再被看不起。 一向笨手笨脚的周学超,自从收养小曼林后,变得小心翼翼。 给孩子换尿裤的时候,他总是提着心,轻拿轻放。 为让小曼林穿暖和,他把积攒多时的钱拿出来,买来大匹的布料。 老母亲在暗黄的灯光下,用昏花的浊眼,给自己的孙女一一一针一线缝制新衣服。 为让孩子吃饱穿暖,生活上不受丁点委屈,周志军在1989年外出打工赚钱。 出发前一天晚上,哄女儿睡觉时,周学超对两岁多的周曼林说: 爸爸明天要出门打工了,你在家乖乖听话。 女儿像听不懂似的,没任何反应。 可等周学超洗完袜子,再次来到床边时,才发现,周曼林已经哭得满脸是泪。 只不过,泪水都是无声无息流出来的,女儿没有发出任何声响。 周学超很是心疼,连忙哄女儿,说自己不出门了。 那时候,他们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。 出外打工,并不顺利,反而处处受委屈。 三伏天里,周学超光着脚去工地搅拌混凝土,中午只吃稀饭馒头。 去油漆房做工,气味冲鼻,还屡次遭当地员工拿油漆泼他的身。 一般血气方刚的男人,受到这样的侮辱,早就两手一摊不干了。 可他不行,他不再是“一人吃饱,全家不饿”,他有了牵挂。 以前,没老婆孩子,可以消磨日子,但自从当了父亲,他要为女儿活着。 日子虽苦,可想到家里的那张笑脸,他也甘之如饴。 曼林虽出生就被送了人,但因遇到周学超,她变成了幸运的女孩。 可令周学超万万没想到的是,他含辛茹苦收养的女婴,会在此后的生活中,成为生下亲生孩子的“障碍”。 1994年,为了能多挣些钱,周学超去干销售。 天不亮就出发,午饭坐在马路牙子上吃馒头,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出租屋。 忙碌一天下来,虽累得浑身乏力,但好在有所回报,他干得热火朝天。 (周学超〈左〉) 因处处为顾客着想,他出了许多大单,月收入与日俱增。 手头有了闲钱,桃花运便滚滚而来,一个女人来到周学超身边。 两个人相处日久,感情升温,顺其自然地同居。 看着每天里外奔忙的女人,周学超的心中充满愉悦。 他终于扬眉吐气,可以有自己的家庭了。 等将来,再添一个大胖小子,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,也算是功德圆满了。 关于未来,周学超满怀期待。 想啥来啥,那个女人怀孕了。 可他还没来得及张嘴大笑,女人便给他出了一道选择题。 她抚摸着还看不出任何动静的肚子,泪眼婆娑地说: 你的经济状况不能保证,我也没有正式工作。再加上你还抱养来一个孩子,你又是残疾。这样看的话,你打算选择哪一个? 言下之意,是看周学超要亲生的孩子,还是要抱养的女儿? 面对这个两难的选择题,周学超心里犯愁,又发慌。 他嗫嗫嚅嚅地说: 小孩抱到手的时候,我就承担了责任和使命感,就计划要把她抚养成人。 看着周学超不情不愿,满脸愁容,又反反复复强调要抱养的女儿,女人决绝地主动离开。 周学超想象过无数遍的亲生孩子,还没机会看世界,就与世界做了告别。 虽然这道选择题比较难,但从周学超的角度出发,他更偏向于选择养女周曼林。 这样说的话,曼林是不是得好好孝顺父亲,不然怎么对得起他做出的这么大牺牲呢。 但没想到,曼林长大后,在得知事件的来龙去脉后,却丝毫不领父亲的情。 转眼之间,曼林该上高中了,周学超把她从老家接到成都上学。 周学超的想法是,父女俩离得近些,平时交流能多些,以免生分。 可大城市自有它物欲横流的一面,成年人尚且把持不住,互相攀比,更何况才上高中的曼林。 正是青春萌动的年纪,曼林的虚荣心也随之膨胀。 同学们的家境都比较好,吃大餐、穿名牌,每个人的口袋里都装着零花钱。 而低头看看自己穿的衣服。 寒酸,上不得台面。 吃的就更别说了。 虽然父亲极尽所能,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。 但他的最好,充其量只算得上同学家的普通。 (高中时期的周曼林) 她压抑、自卑、抱怨,将满腔的不满统统抛向父亲。 曼林不停地吵闹着要名牌,但周学超只能掏一掏捉襟见肘的口袋。 曼林得不到想要的东西,变得像只歇斯底里的青蛙,上蹿下跳,大呼小叫。 而周学超,只能呆呆地傻站着,听曼林发泄。 谁让自己无能呢,谁让自己不像别的父亲一样,能挣大钱呢? 说到底,就是自己窝囊。 曼林还给父亲定了规矩,不准他去学校找她,她害怕同学们看见穷酸相的父亲。 有一次,周学超去送学费时,周曼林偷偷地跑到校门口,拿起书费立马转身就跑。 我读书的时候,他会给我送学费,然后我怕同学看见,就悄悄地到门口去拿。同学们穿名牌,我也要爸爸给我买,他不给买就互相争执。开家长会的时候,想方设法地想理由,让我的表姐去开家长会。 看着女儿嫌弃自己,周学超只当她还小,闹一闹无所谓。 等到大了,理解到他的难处了,自然也就好了。 可好不容易等到曼林参加工作,周学超以为看到曙光的时候,父女之间的矛盾竟频频出现,有增无减。 曼林工作后,父女俩住在一起。 年轻人的生活作息,周学超接受不了。 看着女儿睡得那么晚,兴奋地玩游戏,他便怒从中来。 他从总闸处强行断了电,用简单粗暴的手段逼迫女儿早点睡觉。 往往在这时,曼林都异常恼火。 工作一天已经够累的,现在还被剥夺下班后的空闲时间。 父女俩因为这样的小事,经常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,亲情越吵越淡。 在小事情上,周学超感觉到,自己跟不上女儿的思想。 而更令他寒心的,是家中发生的几件大事。 (周曼林和父亲周学超) 有一天晚上,周曼林和往常一样,忙完工作回家休息。 可屋内是黑的,父亲竟然不在家。 左思右想,她觉得父亲可能下楼买东西,晚一点就会回来。 凌晨一点多,外面下起了暴雨。 她到父亲的屋内查看,依旧不见父亲的身影。 看到父亲深夜还不回家,她的心脏骤然收紧,开始担心。 她打过数通电话,一直是无人接听。 都半夜一点多了,他还没回家,手机也打不通。雨下得特别大,我都吓得快报警了,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呢? 她在客厅里踌躇不安,来回踱步。 最后,实在心焦得不行,便拿起雨伞,跑到楼下去等。 外面一片漆黑,还下着瓢泼大雨,恶劣的天气增加了她的恐惧。 但她仍强撑着伞,鼓起胆子,冒雨到附近一片一片找。 身上被打湿,眼泪止不住地流,她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哭起来。 一直等到凌晨2点多,附近传来声音。 借着微弱的灯光,曼琳探头瞧去。 一个黑影扛着自行车,颤颤巍巍地朝她走来。 等到走近时发现,确是父亲无疑。 他浑身湿透,额头渗着血,自行车的前胎车轴被压成90度。 不用问,父亲肯定在路上出事了。 她急忙跑到雨中,接过自行车问: 你这么晚才回来,到底怎么回事? 看见曼林满脸担忧,周学超像个犯错的孩子,低着头说被车撞了。 听到父亲的话后,周曼林既心疼又生气,一时口不择言。 被车撞了,又不给我打电话,你就这样回来了,你也没有找对方责任吗? 本来是关心、心疼,但在父亲听来,却成了毫不客气的质问。 周学超气不打一处来: 我一个残疾人,人家是开汽车的,我怎么可能拗得过别人? 曼林指责他时,周学超感到十分委屈,也大声回击。 听到父亲的话,曼林更觉得父亲懦弱。 有点心疼,残疾人过生活不容易。但又因为自己是残疾人,他不好意思去跟人家计较,我就觉得他很懦弱。 (周学超) 父女之间的关系就在“不好好说话”中渐渐僵化。 直到父亲再次受伤,周曼林再次“以爱之名”,伤害了父亲。 为改善伙食,周曼林特意买来高压锅,用来煲汤喝。 即使家里一直贫穷,曼林也并不会做饭。 因为一直以来,父亲从未让她进过厨房。 暂且不论这种做法的对与错,单单看这一点,周学超确实疼女儿。 看女儿想喝汤,为缓解僵化的关系,周学超自告奋勇地要在女儿面前表现一番。 他以为高压锅只是平常的饭锅,索性没有看说明书,直接上手操作。 曼林见父亲不看说明书,提示他看看再用,毕竟高压锅不是平常做饭用的普通锅。 见女儿不放心,周学超还笑了笑,开玩笑道: 我做了一辈子饭,难不成连个锅都用不好? 只是,许多事情完全超出他的想象。 在高压锅使用一会儿后,周学超上前查看。 就在掀开盖子的一瞬间,高压锅突然爆炸。 看到父亲被炸伤,周曼林又心疼又无奈。 首先是心疼。第二是我给你提前打好预防针了,你还是不听劝,犯了这种错误。虽然生气,但也赶紧送他去医院。 所有的事情堆积在一起,一桩桩一件件印刻在周学超的脑海。 周曼林本是关心父亲,但表现出来的,却是嫌弃。 周学超本是爱女儿,却常常表现不当。 他也是个有脾气有尊严的人,不想再给女儿添麻烦,也不想再与女儿争吵。 他打算独自一人去北京打工。 周曼林跟父亲一样倔,拗不过父亲,索性听之任之。 况且当时,自身的工作和家庭压力又大,她乐得清静。 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,曼林无奈地摇摇头。 在她的心中,父亲懦弱,没有本事,活得窝囊。 直到表姐打来一通电话,周曼林才有所触动。 父亲,终究是老了。 (周曼林在搬货) 一切恍如做梦,周曼林想起许多陈年旧事。 2016年,她想盘下一处店面做电商。 她看中的店铺,地理位置非常好,也已经和商家谈判好。 可到了交定金的时候,她才发觉手上资金不够,只能四处去借。 邻居亲戚全都借遍,最终还差2万元钱。 眼看商家催促,店铺即将租给别人,周曼林被逼到绝路。 如果此时放弃了,多日的奔波都将白费,可能再也找不到合适的铺面。 危急关头,她想到了父亲。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她拨通电话。 爸爸,我这边店铺可能还差2万元钱,你有没有钱,能不能让我周转一下? 听到女儿疲惫的声音,周学超马上心疼不已,安慰她不用担心。 可他又哪里有钱呢,无非就是四处借。 借算什么,四处求人怕什么,只要一想到能为女儿凑齐钱,他什么都不怕。 父亲东拼西揍19000元,交给了我。我才发现,无论我怎么去吼我爸,然后在我有需要的时候,都是我爸站在我这边。他就算是再苦再难,都会想办法给我搞定,我当时觉得特别惭愧。 店铺谈好,仓库在二楼,每天都需要上下楼搬货。 一个箱子足有十斤重,父亲尽管身体吃不消,还是颤颤巍巍地帮她搬东西。 可父亲也已经是50多岁的人,还有残疾,干起活来难免速度慢。 但店里忙起来的时候,周曼林还总是埋怨父亲动作慢。 其实,父亲任劳任怨地做这一切,就是想帮女儿减轻一点负担。 父亲为她做的事情,远不止这些。 以前,她翻箱倒柜找东西,发现有一沓保险单据。 原来,父亲最起码把30万元用于购置保险。 也就是说,除了日常花销,父亲将全部的工资都去买了保险。 曼林特别生气,她觉得父亲被骗了。 如果一个月挣1万块钱,买1千块钱的保险就够,但如果是挣一千块钱,全部砸进去就显得很亏。 虽然她觉得父亲被骗了,但保单上受益人的名字都是自己,这又让她开不了口,去找父亲的不是。 父亲一辈子省吃俭用,虽然没有给女儿提供优越的成长环境。 但临老,还是想着为女儿存下一点积蓄。 最令周曼林难以忘怀的,是发生在2017年的那件事情。 她脖子上长了一个超过两公分的结节,诊断结果是恶性,必须立即进行手术。 因为害怕,她打电话向父亲哭诉,父亲听到后,直接从外地赶来。 父亲日夜不停地照顾她,陪在她身边。 一个不识字的残疾人,跟着护士跑上跑下,即使再累也毫无怨言。 为让女儿的身体尽快恢复,父亲特意买来鸡鸭煲汤,汤好后,再一勺一勺地喂她喝。 (周曼林) 越回想过往,曼林心中越感愧疚。 按照常理来说,父亲年龄大了,她变有钱了,父女俩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好。 可如今,父女俩竟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。 就连父亲出车祸这么大的事情,父亲都不给她打电话。 由此可见,父亲对她是有多大的失望啊。 在节目现场,父女俩坦诚相见。 周学超觉得,自己愧对女儿;周曼林觉得,自己曾经太不懂事,伤害到了父亲。 父女二人,几次泪洒当场。 周曼林恳求父亲,原谅自己曾经的不懂事。 那些伤人的话,偏激的事,都是因为年纪轻,完全没考虑父亲的感受。 就像曾经为了逃离家庭,离父亲远一点,她选择闪婚,嫁给各方面条件都不好的老公。 明明互相爱,偏偏要伤害。 如今,她已在老家买了房,装修好,给父亲准备好比较不错的物质条件。 她只希望,父亲能给自己机会,让自己好好尽孝。 天下父母从不会真正生儿女们的气,看着曼林满脸忏悔,周学超接受了女儿的道歉。 他答应女儿,回家一起住。 (周学超和周曼林) 周学超和周曼林父女之间的故事,何尝不是许多普通家庭的缩影。 父母含辛茹苦地养大儿女,处处为儿女着想。 儿女有困难时,他们顾不得能力是否允许,只管奋勇向前。 儿女们觉得他们烦时,他们又主动从儿女们的世界中抽离。 可儿女们呢? 他们眼中只放大父母的过错,倘若父母不顺他们的心意,他们常常会丧失理智,言语伤人。 说出去的话,泼出去的水。 有些事,可以反悔;有些事,根本没有反悔的机会。 周曼林醒悟了,也有机会弥补。 但并不是所有的儿女,都会如此幸运。 关于亲情,关于父母子女之间,唯有常记“珍惜”和“感恩”,才会少了矛盾和隔阂。 关注我@朱小鹿,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。你好,我是朱小鹿博士,是90后,也是武汉大学博士,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。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,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。用动人的笔触,写走心的真实故事。关注我@朱小鹿。或者点赞、评论、私信我,互相探讨学习,一起努力蜕变,成为更优秀的人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